講心得一定會暴雷,但竟然是一部我認為暴雷也沒差的小說,因為整部作品的關鍵根本不在主線劇情,而是各種旁支錯節的描述及帶出來的人性,才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所在。
我不喜歡這類型的小說,所以先讓我形容一下它的優點讓我可以很敷衍地快速帶過,以進入我真正想講的部分。它對於每個與主線相關劇情的人物,都費了一定心思著墨,包括死者、目擊者、嫌疑犯、死者哥哥、死者同學、死者校長、警察、記者、死者導師、死者導師隔壁的鄰居等等,都花了一定的篇幅去陳述,他們在主線劇情之外,歷經過哪些事,這些事對它們造成了什麼影響,進而影響了它們對於主線劇情的表現態度、言行舉止、思考方向。
這個好處是讓整部小說的立體感十足,對於要特別描寫人性和社會價值觀演變的作者而言,這確實是他想表達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經驗,同一件事情在乎的細節不同,揣摩後會做出的下一步也不同。然後當在不同位置的大家做出這些事情後,對社會造成的動盪和影響是什麼。
其實主線劇情在這50萬字裡極其簡單:
1. 一位主觀意識強烈的國中生自殺了。
2. 這所國中存在著,由三個學生組成極其令人厭惡的混混。
3. 被混混欺負過的女學生,寫了三封告發信說死者是混混們殺的(符合標題: 偽證)。
4. 收到信的人蠻聰明的,都知道是假告發真復仇,故自行隱瞞了下來。
5. 但寄給導師的告發信被導師鄰居攔截走了,鄰居把它寄給媒體,並假裝成是導師收到後沒有處理。(為什麼要這樣做,我這邊就不贅述,這是這部小說很擅長描寫的部分。)
6. 媒體開始渲染整起事件,並指責隱瞞告發信的人,像是真的殺人案一樣。
一貫脈絡平舖直述下來,毫無任何懸疑推理成分。這是我不喜歡的主因。不是要指這小說不好,這小說好極了,只是我不喜歡、不符合我胃口罷了。沒有任何的鋪梗破梗與扣人心弦的劇情,就是很平穩很順暢的把事件開始一個一個描述出來,講難聽點是:簡直無聊透頂。
我認為這小說的價值在於,由於讀者跟著事件發展一清二楚知道死者是自殺,毫無懸念,然而,若我們身為劇中人物,事實上,我們非常容易就能被偽證者、導師鄰居、媒體,給操弄於股掌之間,進而把它判斷成是殺人案。
而且是我們會非常相信:這就是一起殺人案啊!警方和校方到底在幹嘛!到底掩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利益,也要把這種這麼明顯的殺人案,嘴硬說成是可憐的學生自己想不開自殺!太過分了!太愚蠢了!把大眾當白痴嗎?
而事實是,愚蠢的是認為它是殺人案的白痴大眾們,這肯定是這部小說想表達的精髓之一,我縱使不喜歡這小說,但放心,我有抓到作者想講的。
「沒有任何謎團!所有劇情毫無懸念!讀者就只是順順看著一群愚蠢不知道真相的書中角色在瞎忙,讀者完全無法參與其中。」是我對於這小說無法喜愛的原因之一。
(靠盃都已經寫到這了,我還是不敢寫出我心中真正想寫的字句:這是這部小說的缺點。幹~ 我哪敢~ 這就像指著館長說我覺得你健身動作不太對道理一樣。)
我看到記者茂木出場的時候開始感到不耐煩的,因為從導師鄰居美奈繪的劇情被擺在這麼前面的位置,完全沒打算當作小說中的懸疑劇情,我就知道宮部美幸這作品根本沒有想要搞懸疑推理,這表示我接著看到的一切,都只會是一起又一起毫無懸念的後續發展。包括後面發生的建一弒親未遂、松子車禍身亡,讀者我也只是很平淡地想著:嗯~接著發生這些事情了呀?
好~ 那記者出來,能做些什麼事,非常清楚了嘛,所有跟茂木相關劇情的篇幅,我不信有哪一位只要具備一丁點劇情敏銳度的讀者,會不知道茂木相關劇情會這樣走的,再講難聽一點,這邊作者只要丟出一個茂木記者,後面不用他寫,一般讀者也能把後續劇情補完。
(但當然,我還是得說,也只有宮部美幸自己,能那麼恰如其分地把茂木劇情給詮釋到一百分,這就是作者文筆功力和架構思維的強處了。可是論劇情本身,說起來就是:毫無亮點!)
從懸疑推理小說的角度,如果過去我看的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也都算進去,我少說看過一百部以上的推理小說,我很認真講:【偽證】根本不是推理小說,至少它絕對不是本格推理,至少是我有史以來看過最不像推理小說卻被分類成推理小說的推理小說(繞口令)。
伊坂幸太郎也不是本格推理,但它的小說就非常有梗有亮點,前段安排不著邊際看似不太重要的小細節,竟然能在尾聲發揮了重大功用,看的時候會有一種驚喜和大快人心。但【偽證】完全沒有這種元素。
要說【偽證】全心全意地在表達我這文章中間在談的「價值」?但伊坂幸太郎在保有那些驚喜元素之外,同樣可以具備這類型的警世價值,或許規模和深度不如【偽證】,但從這邊轉移去懸疑推理的比重恰到好處,我認為這種編排更能深得我心。
話說回來,從比較正面的角度來看,我從這部作品學到蠻多東西的。首先是原來對於一個配角的劇情,可以巨細靡遺到這種地步,我原本的想法都會是「讀者應該不想知道吧…」,但顯然並非如此,縱使我對於茂木記者的所有篇幅感到不耐煩,但它確實是作品裡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其次是原來推理小說沒有任何推理也是能被人接受的,過去會執著於認為有一丁點懸疑成分,就試圖想要調整順序讓整部作品更有懸疑感,結果反而導致了時空背景複雜的不易讀性(例如電影解憂雜貨店)。【偽證】看完,發現其實可以讓一些小懸疑不變成真懸疑,而讓它順順的跟著劇情走即可,而真正的梗(或爆點)只要兩三個就足夠,也能讓作品的順暢度大增。
有一種發現新世界的感覺。
#伊坂幸太郎萬歲
#下一部要看什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