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標題想了很久啊!

我原本是打「台灣人的劣根性」,

接著改成「多數台灣人的劣根性」,然後改成「民族劣根性」,

最後是只打了個「民族本性」。

與兩年前「2010.11.19 悲哀台灣人的水準」,

是直接毫不掩飾地點出來,我想現在是含蓄許多了。



網路流傳這樣一句話很久了,

出處不可考、原版不可考,我用我的話重述一遍:

同樣一件事若60分叫及格,交給德國人和台灣人去做,

如果德國人認為可以做到100分,他們不會只停在99分;

如果台灣人認為60分及格,那台灣人就是只做60分,如果還能四捨五入,能只做55分是最好。



我一直覺得很中肯,雖然我沒確切瞭解德國人是不是真這麼不在乎所謂「邊際效益」和「最適值」,

畢竟照這說法,德國人要的是「最大值」;但台灣人的部分,實在再中肯不過了!



會重新想到這段話,在於昨天中餐吃麵時。

路邊攤那種,老闆娘忙收錢煮麵,兒子約七歲,要去別地方玩耍,

隨口喊了聲:「掰掰!」

老闆娘正色道:「回來!去跟爸爸說再見!」

爸爸在室內,男孩回到攤位附近,他提高了嗓音:「掰掰!」

老闆娘顯得生氣,一字一字嚴肅地說:「去到爸爸面前,跟爸爸說再見。」

小男孩仍是沒有移動腳步,只是維持著高亢的嗓音喊:「爸爸!掰掰~~~」

老闆娘真的生氣了,「XXX!我叫你去爸爸面前跟他說再見,你要離開,要先跟爸爸媽媽講,去爸爸面前!」

小男孩才心不甘情不願走進裡邊。



這件事讓我感觸良多,

原來「台灣人只做60分」這件事,

他媽的根本是先天本性如此!

男孩不過七歲年紀,我也深信他家教不差(雖然可能還不夠嚴),

但此時男孩考量的竟然是「如果從外面講爸爸就聽得到,我為什麼一定要到裡面去講?」

「如果60分就可以拿到學分,為什麼我要拼命拿100分?」





我現在不是要當個正義魔人講什麼,因為畢竟我一直以來呈現的狀況,

彷彿是把這種「民族本性」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人。



可是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人生不是只有這件事。」是我一直以來常講的。

我自認那些沒有使用在努力將60分提升到100分的時間,我用在其他更有意義的地方。

換句話說,若我有足夠的時間來努力同樣一件事,且當下只有這件事,我絕對盡力到底。

但我卻常看到有人明明當下只有那件事情可以做,他卻還不願意把事情做好,

甚至,他這件事根本沒做到60分,他卻覺得他做到了......



這才是我認為真正問題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iMa 的頭像
    ChaiMa

    宅馬窩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