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重提選角,瑜亮的演員,真的該顛倒過來,

在看的過程,總是把金城武想成周瑜,把梁朝偉想成諸葛亮,

而且就歷史而言,也是諸葛亮的年紀要比周瑜大,周瑜也比較帥,唉~不該不該......

另外是張震......唉~沒有演員了嗎?



曹操的生化攻擊,成功得有點不可思議,

覺得去碰觸那些屍體的居民,撇開心理上的害怕不談,

就這樣衝去「迎接」死屍,也太魯莽了吧?

好吧~可能那個時代,撿破爛比性命重要,加上也沒什麼傳染病的概念,當作說得通。



周瑜:「好好葬了。」

諸葛亮:「不能葬,只能燒。」

我想這是個不錯的隱喻情節,再次顯現諸葛亮的「略懂」,且總勝周瑜一籌,

但接著這段隱喻的借箭劇情,卻可惜地演膚淺了,

差400支,周瑜執意處斬孔明,這在在顯現周瑜「何生亮」的嫉妒之心,

然而再補600支之後,孔明反問:「那你呢?(離間計)」「他剛才有說開玩笑嗎?」

將整個周瑜內心的嫉妒,欲除掉孔明的心情,浮上鏡頭前,

這使得整個橋段,內涵盡失!



說起來,赤壁的主架構是三國演義,

草船借箭,反間計,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螢幕上看到,

這不得不稱讚,那場景完全有拍進心坎裡,

孔明的好整以暇,周瑜不著痕跡的計謀。

但其他部分,卻與三國演義有差別,

例如:

借箭完,孔明要全船士兵齊喊:「感謝丞相賜箭。」曹操聞聲而出才知上當。

而非孔明自己默喊,另外一艘草船飄回曹營,曹營才明白事態。

蔡張兩人處斬,是曹操盛怒下決定斬首,但事後後悔,赦免令無法及時抵達,

而非曹操現場喊了一聲:「慢!」

赤壁尾聲,曹操北逃華容道,遇上關公,說情下關公好義氣,竟將曹操放走,

而非周瑜在赤壁現場對曹操說:「你走吧。」

不過以上總之都是小說家的創作,怎麼演,有出入,無可厚非。



但根據正史三國志,

黃蓋苦肉計、獻連環計,是確有其事,

戲中卻是黃蓋向周瑜提苦肉計,

周瑜竟說:「我怎麼可能會打這樣一位好將軍?」

這部分讓我稍不能接受。



最不能接受的部分是小喬見曹操了,

曹操生性多疑,怎麼可能喝茶!

那要除掉曹操還不簡單,下毒就好啦~

撇開這部分不談,

曹操另一面,本就是文人雅士,

進帳跟小喬談茶道是很有可能的,

這說起來是「自古英雄總寂寞」,身邊一個個大將都不懂茶道,

偏偏他最愛的小喬來了,還懂得跟他談茶道,這不用多說,一定延誤出兵,

因談茶而延誤出兵,這動機完全沒問題。


但重點在,

1.他可以談茶,相談甚歡都無所謂,但不應該喝茶!

2.小喬可以罵他荼毒天下百姓之類的屁話,都無所謂,

 但不應該說他根本不懂得品茶!我認為曹操是一定懂的!



最後是......戰爭場景好冗長......

好吧~可能喜歡戰爭片的,會看得很爽,

胖豬、叔材那段,撇開孫尚香當下處境有多危險、射箭人的動機有多矛盾不談,

儘管我沒融入在劇情,但還是頗感動鼻酸的,或者該說叔材這小角色演得太好。




總結下比上要好得多,但仍稱不上一流電影,

看之前,最好先撇清自己對赤壁之戰一切的認知,再去看較佳,

無所謂推不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