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13天的真實錢幣洗禮,

200美元的剩餘籌碼正式跌破2/3,目前僅剩130,

這兩天找了些影片來看,發覺自己正是新新新手,

因為很新,所以要講三次:新新新手。

看了幾個高手打的牌,發現他們那種「對我而言很好」的牌都可能蓋......


雖然一直知道「位置很重要」這件事,

但充其量只是「知道」,而非「理解」。

本想說不去閱讀任何關於德州撲克技巧之類的書或看影片,

憑自己小聰明和賭徒直覺,應該能發展出個人風格之類,

後來才發現大錯特錯,有些觀念,沒有人講,自己可能真要花很多時間才會察覺。


至此,才算得以窺見德州撲克的技巧,

那...既然技巧都還不純熟,跟人打什麼真實錢幣?

歷經這13天漫無目標的錦標賽,也沒限制自己的參賽範圍,

只覺得找5美金以下,後來發現輸得多,

改成限制2美金以下,接著1美金以下......


到昨晚最後一場,

贏了場0.1美金的8/360的坐滿就玩,獎金0.81。

總算有點抓到感覺,

同樣是錦標賽性質,坐滿就玩不會有延遲參賽的亂數、

不會有人多人少的錢圈變化問題,相較而言環境很穩定。

就是先把其他九成的人先淘汰,進錢圈,比的是一場生存戰。

概念就是,只要活得夠久,就越有機會得獎金。


另外是試著將同桌人標記,

以跟牌狀況和開牌狀況,

分成「判斷能力強弱」(我不確定能否稱為技巧強弱或鬆緊度),

例如不該跟的牌卻跟、腦充血型的,就標記1,

一般正常型態的玩家,標記5,

會藏牌、smooth call反咬的標記6,

以此類推,再依據狀況調整標記。


我覺得這麼做非常好的原因有三,

一、這成功分散了我的等候耐心,讓我覺得縱使自己蓋牌,

  仍是不斷參與在牌局中,不會因為覺得很久沒進場,就拿著邊緣的好牌也進場。

二、確立了所謂「好牌」的範圍,因為例如知道自己會把只拿89在差位置就跟牌的人標記成1,

  等於不斷提醒自己,「這種打牌模式只會被認定為很差的玩家,進而被下套。」

  所以別這麼做!

三、很明確知道場面上哪些玩家好壞、素質如何,

  當這些玩家在哪些位置跟牌或加注,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如何應對等等。


說起來,本以為自己是打很緊的玩家,

在看了些影片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fish得很!

跟太多牌,跟太多注,不曉得這樣的形象建立與自己預期剛好相反,

那這樣去bluff當然就一點屁用都沒有。


我覺得,是因為不斷關注自己籌碼被大小盲吃掉,

發現自己離錢圈越來越遠、離最後一名越來越近,就越想要進場賺回來,

好在昨天看了部影片,發現這心態完全不正確。

影片者應該是職業玩家,故意玩很低階9人NL拍影片,

這傢伙蓋掉了八九成的牌,包括TQ、66等,順+同花的兩張牌,

我心裡想的就是:他什麼都還沒玩到!連開牌都沒開過,籌碼就只剩下一半了!這怎麼繼續?


只見他完全不慌不忙,也不覺得籌碼變少有什麼問題,

這段時間他就是針對一些玩家註記,結果,縱使他籌碼剩一半,

有兩位被他指出玩得很差的fish,確實這兩位都曾經靠了些運氣得到接近原始的兩倍籌碼,

但也很快地將手上籌碼耗盡,在這影片玩家一場都還沒玩到的狀況下,這兩人就被淘汰了。


我覺得這影片對我太重要了!

原來可以玩得這麼保守(我認知中),還能讓自己處在優勢的狀況。

而非不斷去跟些小注看牌,以已開的牌面來左右自己的勝利。


另一方面,

整場也沒看到他bluff,也不會把其他人的重注當成bluff,

完全按照常理去打牌下注,這彷彿在告訴我,縱使他中規中矩的打,

仍是能靠著打很緊的牌去略勝別人打稍鬆的牌。


最終,也沒看他玩幾把牌,默默地就成了前兩名,

且最後還是輸給bad beat,也沒見他情緒起伏,彷彿這狀況再正常不過。


看完影片立刻照做,於是就有8/360的成績,或許還在孺子可教的範圍吧!哈哈!

現在限定自己,只能玩0.1美金的360人坐滿就玩(36人錢圈),直到將130玩回140,

才能往0.25美金邁進!


德州撲克,完全不是一種只靠運氣的遊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