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院線片,FB被狂刷這電影,大家都說哭慘了之類的,
那熱度不下於近期的【我們與惡的距離】。
電影院坐定位後,我內心不斷吶喊著:
來吧!給我一部五顆星的台灣電影吧!
結果還是……可惜了……
若不是最後半小時以女主角視野重現一次真實劇情,
救了這部電影,這可能還只是一部三顆星的普片。
不過,整體而言仍是一部很不錯的台灣電影,
畢竟前幾個月有上到四顆星的只有狂徒(且這部還加了點本土分),
以台灣電影為限制的話,這電影仍然是2019年我至今看到最好看的台灣電影。
感人橋段等等的優點我就先不提了,來聊聊我到底認為這電影哪裡有問題?
一、外面再包一層的必要性
這故事被帶出,是從A-Lin唱了一首詞很差的歌,接著聽到【有一種悲傷】的demo,接著找到男主角K的好友阿邦,然後整個故事由阿邦娓娓道來。最後收尾也收在A-Lin想唱【有一種悲傷】,然後在這首歌中結束,等於是故事劇情外面再包了一層。
我是不知道A-Lin的出演對票房有沒有加分,但若讓我來編排,不會是以這種方式,而是……由牙醫的角色起始,結束當天的牙醫工作後,捧著花來到了墳前(鏡頭帶正面,看不到墓碑上的字),他聽著耳機正播放【有一種悲傷】,接著由旁白的方式,開始帶出整個故事。最後收尾,也收在墳前。
我認為這種編排比較完整,也比較不跳,旁白直接就是故事中角色之一,也能彌補牙醫在本部戲存在比重太低、心境沒有闡述到的問題。甚至可以直到收尾時,才讓觀眾發現旁白就是牙醫。
二、刻意製造的【驚悲】(驚喜的相反…驚悲…)
延續一,照原編排外面要包一層,於是得讓非主角群的阿邦去對外人A-Lin說故事,所以會變成不得不去提到最關鍵的結局:男女主角都死了。可是為了保持女主角殉情的這種令觀眾感到驚悲的結局,變得是只能讓阿邦說出【宋媛媛已經沒有人找得到她,K已經過世】這種極為邏輯矛盾且不合理的說詞……
總不會是阿邦以為女主角還活著吧?不可能吧!他一定知道兩個人都死了啊,那根本不會這樣回答。可是一旦變成說【宋媛媛過世了,K也過世了…】,那最後想造成令觀眾驚悲的結局將蕩然無存。所以只好弄了一個很刻意的回答。
改成用牙醫旁白的角度去包,就可以既保留這個驚悲結局,又能自然地在起頭不說破結局。
三、【同居十幾年沒有性行為】這個背景設定的必要性
首先這件事很難讓人接受,更別說一開始還有拍出擁抱接吻的畫面。
如果現在連擁抱接吻這種情侶忘我的畫面都沒有,那還能解釋成【家人感】或【兄妹感】,雖不是這樣就完全過關,但至少解釋上能勉強說得通。
而照電影劇情,男女主角都是正常性向、且正血氣方剛年齡,跟我說這樣十幾年沒怎樣?連在一起都沒在一起?如果說這中間有因為男主角擔心自己的病情而強忍住沒發生關係,或是男主角其實是gay等等相關的劇情,多少還能說明,但重點在於完全沒有劇情來說明這個原因,而是很籠統地由女主角說出【反正也有這樣的相處模式嘛】。
坦白說,我對於【反正天底下肯定有這種事】這種解法,不是不能接受,而是我質疑這種設定的必要性。真讓兩人在十年間發生關係,又怎麼了嗎?會影響後面的劇情嗎?可能會,因為當男主角說出【妳就找個好男人嫁了吧】這句話時,會顯得很渣……所以這段轉折變得必須更費心去處理,我認為這才是這種設定的主因。
之前看過日本節目,報導同居男女彼此間沒有性關係的例子,所以我能接受這種設定,也能理解這件事存在。但在這樣的背景,卻還能維持沒有對外的其他異性關係,且兩人的工作背景也不是社會邊緣人那類的,而就是很正常的行業,卻能從一而終,這實在是太超現實了。
所以這也造成這整齣悲劇顯得更人為且刻意,我倒寧願就讓兩人很自然地同居並有性關係,只是二人從來沒有說破承認是情侶,以【有實無名】的設定去鋪陳,我認為比較說得通,故事也仍能拉得回悲劇主軸。
主要以上三點,是我沒能給上五星的原因。
但除此之外,這電影算拍得蠻不錯的,包括試婚紗、婚禮紅毯上的儀式、女主角追著遠去車輛等等,都各有賺人熱淚之哭點;我尤其欣賞收尾的改編,不追求韓國原版的更進一步虐心灑狗血,而讓女主角單純回到男主角身旁,最後二人在最後合照時雙雙逝去……
完全能理解一般觀眾大愛此電影,唉只能說我本人看的電影太多,預期光是男主角視野的老梗肯定無法滿足觀眾,最後勢必會由女主角帶真相,算是一種職業病的後遺症,導致自己看這片是呈現一種無血無目屎的無感狀態……
不過最合照的那幕真的拍得很好!
好啦~我不知道怎麼繼續寫下去,
總之我無法和一般觀眾一樣,
處在同一個感動或悲傷層次。
不過總之是一部四顆星的台灣電影,
也是我2019至今看到最棒的台灣電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