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五味雜陳,
心中非常矛盾,我想大推,又想不推。
嗯...讓我整理一下情緒...
就大觀點來看,這部片是好的,
每一個角色都是活的,人物個性刻畫非常細膩,
可以推薦給文字工作者當下筆參考。
會長與信先生的友情及愛慕小百合之情、
南瓜與小百合的友情及反目成仇、
豆葉與初桃的職場競爭、
與相同的識人之明卻產生截然不同的對待模式、
姆媽的利益主義與不通人情等等。
每個對話每個片段,都凸顯深刻的人物性格。
若不論「真實性」為何,
我想選角也是一大勝著,
小百合這角色,除了章子怡也沒人比她更適合了,
其他配角像是楊紫瓊,也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是...一部在日本當地的片,
人物對話卻是英文,這未免有點荒唐且不倫不類。
「歐內桑(大姊)...」
「Come on!You have to...」
這啥小對話...
當然,從後面劇情很輕易可以理解,
他們必須用英語溝通,
否則與外國人泡澡那一段,會顯得很莫名且不順暢。
相較於一開頭就用英文,到後來差不多觀眾也習慣了,
的確選擇用英文溝通才是首選。
但我想這也表現出一個矛盾,
就是演出來的跟「實際」的落差到底在哪?
泡澡那段就是個問題,
他們是有翻譯在旁邊?還是藝妓也要學英文?還是剛好會長或誰誰誰可以充當翻譯?
然而小島上發生的事影響著結局,
所以也不能省略掉,而不能省略掉,就必須從「日本人英文溝通」著手。
但這確實對電影的「真實性」劃上一個大問號,
更不用說它還是一齣「回憶錄」,若連這種基本模式都產生矛盾,
何來推薦之舉?
撇開章子怡謠傳中的傲慢不談,
實在不得不佩服這個演員。
不愧為後代演員中的杜甫,
為一齣戲的用心,旁人實難望其項背。
初夜前的小百合,初夜後的小百合,
光從眼波的流動就能區分,藝妓那種鬱悶的無奈。
價錢出得高,觀眾乍看還覺得心花怒放,
想說終於擺了初桃一道。
但說穿了不過就是賣身給最高價者,
這以後世眼光(說不定當代也是如此)旁觀,
應該是很替她感到悲戚的。
而回想有影評批評,
說藝妓根本不是這樣,日本女性內斂陰柔,
不會有初桃或豆葉這種激烈競爭的狀況發生。
確實,我也並非透徹藝妓本性為何,
單就影片角度來看,這樣的真實層面或許看不出個端倪,
但從「英文溝通」去想...
這齣戲,可能並不是「回憶錄」那樣的「真實」呈現。
推或不推呢?嗯...
- Feb 17 Sun 2008 23:46
《電影》【藝妓回憶錄】矛盾的真實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