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2018年,已經有一年半以上的看房經驗了,

對於自己購屋自住的需求也有更進一步的掌握,

於是開始使用【屋比】這套App……

功能上我就不多寫了,不然變成業配文的感覺就糟糕了。

 

設定篩選範圍就是1050以下,公寓或大樓,15坪以上,

Map上也可以自由選擇想居住的區域或範圍。

 

總之開始使用屋比之後,

發現房屋的交易其實沒有想像中冷淡,

有些房子擺明賣不掉,每次篩選完都會出現,

有些確實會冒出令人心動的價位或物件內容,

卻很常在兩三天內倏忽即逝……

 

這也使得我越來越懂得,

哪種行情價位哪種狀態的房子,

是很搶手會被秒殺的。

 

再接著發現不好賣的住宅用房子有幾個特點,

除了距捷運站遠、山區這種大家都知道的以外,

【四樓】似乎是一個普遍華人仍舊不喜歡的樓層號碼,

還有另外一個就是近交通要道的【大馬路交叉口旁】(過於吵雜)

 

而這兩點,其實都不是我太在意的問題。

反而我重點在於如果這種特性的房子價格會比較低,

相對我是能接受的。

 

再接著,也陸續發現許多,符合我預算和格局的物件,

是之前一整間房仲都沒帶我看過的,

所以後來就不再是被動地等房仲介紹,

而是主動上網去看,反正已經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了,

並自己聯絡負責的房仲。

 

 

後來合作的房仲算是入行沒多久的年輕弟弟,

可能因為是年輕人,不像之前那間店那般好高騖遠,

熱心殷勤就不多提,他另外帶看的內容,也都比較符合我的需求,

平平都是永慶房屋,怎麼差了個捷運站,態度風格差這麼多?

永慶房屋北新店,確實不錯。

 

當然,買房不是買菜,再接著的幾個月看下來,

也都沒有值得出價的物件,直到某天……

 

 

這間位於大馬路旁的公寓四樓,

雖然外觀毫不起眼,甚至可以說有點可憐,

但內裝在我一踏進去,心裡就有個感覺:

【很可能就是這間了!】

 

裝潢非常完整,

所用的設備都可見當年屋主對於居住品質的用心,

包括整套林內的廚房設備、名牌烤箱,

大馬路那側的窗戶甚至是兩層氣密窗,

電視櫃是一整套的卡拉OK音響設備,

在內部這麼妥善的狀況下,

幾乎能確定屋主不會讓他的室內環境有其他差錯。

 

第一次看下來,

陽台有老公寓特有的油漆剝落,

無對外的浴室有抽風問題,除此之外,

這往前兩年的時間,不曾看過比這間屋況更好的老公寓。

 

含樓梯間、陽台,權狀25坪,開價998萬,

似乎有出價的價值,於是,這一切就開始了。

 

 

《買房系列文》01_看房動機

《買房系列文》02_開始看房

《買房系列文》03_看新建案

《買房系列文》04_嘗試法拍屋

《買房系列文》05_網路遇見好房子

《買房系列文》06_簽斡旋

《買房系列文》07_買賣雙方關小房間

《買房系列文》08_正成交時千萬別放鬆

《買房系列文》09_永慶根本沒有自行提供的漏水保固

《買房系列文》10_成交後的雜事:氯離子、房貸

《買房系列文》11_交屋點交和房仲說掰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