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下得很淺,背後的無奈卻非常地深,

而且標題這樣的形容,還稱得上非常正面理性且客觀了,

若要說難聽點......(唉!算了!)

之前說什麼狗屁倒灶的事都遇到,趁這兩天休假獨自吃飯時間細想,

發現其實可以用一個非常簡單的說法去歸納整個狀況。



在這間店,找不了真相,說不了道理,

基本上我只會被告知「要這麼做」,而不會瞭解「為什麼要這麼做」。

而當我發出「為什麼要這麼做」的疑問時,

對方的冷漠或激烈反應,彷彿警告著我「神聖領域不容質疑與侵犯」。



完完全全地無法溝通。



既然無法溝通,怎麼學習?

我若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那學「要這麼做」的效率就是事倍功半,

因為沒有一個背景原因讓我去記憶「這麼做的道理」。



說穿了不就是,因為「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



舉個前幾天的例子。

店內有七日新品不良的物品,以下稱DOA(Defect on Arrival),

DOA必須退回DOA倉庫,退貨的過程附上很多文件,我犯的錯在「轉撥單」。

由於之前我退DOA時都只有一件,而這次退兩件我仍照著習慣,先弄好A的文件,再弄B的文件,

接著將A和B及其所有文件裝到同一箱。



「這個怎麼會這樣弄?」不用懷疑,那口氣極差,但這是他們的習慣,

一有問題,他們習慣先以質疑、先以興師問罪的語氣去「責怪」,任何不符合他們想法的狀況。

過程與對話不贅述,她的意思是,兩件DOA的轉撥單要打在同一個檔案上(所以只有一張轉撥單),

如果打成兩張轉撥單,那必須分開裝箱。



於是我的疑問點就來了,「為什麼打成兩張轉撥單,就必須分開裝箱?」

我認為,即使只有一箱,一打開,見到兩張轉撥單上各一件物品,

見到箱子裡兩個物品,而且箱外還有維修明細表上載明兩件物品。

這事情再明顯不過,不會有任何誤解傳達在,多裝箱只是多麻煩,因此我有疑問。



然而她只是不斷地重複「不能這樣做」,甚至沒提「是否公司明文規定」,

就算這是公司明文規定好了,我也只是想瞭解為什麼會這樣規定,想看看她知不知道背後原因,

於是我提出了「不會有誤解傳達」的想法。



「我在『教』你的時候,不要反駁我。」

這是我得到的答案。



坦白說我根本沒有反駁她,

我只是想知道一件事的背後原因。

但很擺明著她認為我的疑問是在針對她,

而她,是不容被質疑的。



我沒有放棄喔,我試著跟她溝通,說我只是想瞭解原理,

她火上來了,「你的講法讓我感覺你就是在反駁我。」

甚至,她認為我只是為了自己的過錯在找合理的藉口。




完完全全無法溝通。

我放棄了,我腦海浮現那行在這兩個月出現不下百遍的話:

「不要跟她一般見識。」於是我笑了笑閉嘴,轉頭將錯誤修正。



我再說一遍,

這只是我這兩個月來一個小小的類似例子,

相同案例,不勝枚舉,不提也罷。





講到這,大家肯定猜說,「這店長的確難溝通。」

偏偏,上面那個例子連個副店都不是。

若提到店長,那的確才是我這兩個月很難熬的根源,

然而,同樣可以用本文起頭的說法去歸納,就是: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我到店的兩個禮拜,他極盡刁難,毫不講理,

一些枝微末節的事(其實要講都很有得講)不提,

重點還是在,我們兩個人認知的銷售方法有極大落差。

然而對他而言,我不過是個沒有銷售經驗的死菜鳥,

他是個多年經驗以此為生的銷售專家,

這種角度下,專家怎麼聽得進菜鳥的話。



他認為,銷售就是要不斷在客人耳邊講產品,不講產品也要聊天,

我認為,要給客人空間去思考,不要給客人壓力,甚至,我覺得要「因材施教」,

善用觀察力,哪些客人適合哪些銷售方法,我用不同的銷售方法對應。

然而,他的方法在他的認知上是成功的,就算他沒試過其他方法(當然我並不知道他有沒有試過其他方式),

所以他若要倚老賣老,當然會認為其他的方法都是狗屁。

因此當我說出我的方法時,他更是嗤之以鼻,覺得我沒有銷售經驗,講這些真是可笑。



因此當我最初用「給客人一點空間」的態度站在一邊時,

他對我的想法是「消極、混日子、工作態度差」,

坦白說我非常無奈。



在他對我下這些評語前,

我不但在換店點前拿飲料去店裡拜碼頭,

還不少次休假去幫忙,甚至開幕活動某天結束後我發現自己完全沒去上廁所,

我這種盡心盡力的態度他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是我不符合他想法的作為。



但為了讓後續日子好過些,我違背本意地成了一個「死纏爛打的銷售員」,

對我而言那就是死纏爛打,但他顯然覺得這才是正確的銷售方法。

甚至在我的銷售拿出些成績後,他可能還洋洋得意地覺得「你看,就說照我做的不會錯!」



然而實際狀況是,在用了他的辦法之後,

我深深驚豔自己的觀察力,絕對堪稱一絕了,

我甚至懷疑九把刀所述「大偵察家」命格就在我身上。

若我的方法對他而言是狗屁,那讓我不理性的說句,他的方法對我而言才是狗屁。



某天我賣了台上萬元的導航,Garmin 2585T,

晚上開會時,他可能半不解半調侃地說,

「你看小馬就站在那邊,莫名其妙又賣了台導航。」

拍謝,這才是我的銷售方法。

對他而言他可能真的不解,為什麼這方法會管用,

甚至,他可能不斷地用「我只是運氣好,剛好遇到要買的客人」去說服疑惑。

未來有機會在談我的觀察力和銷售方法吧。



回到他對我的批評與責難,如同解約金一樣,是逐日遞減,

越如此,我越是不解他當初何必這樣態度對我。

我得出兩個想法:

一、這是他慣用的帶新人方法。

二、他想壓著我的氣勢。

若是一,我只能說,這方法對那些高職專科畢業的或許管用,對我而言是完全的阻礙與反其道而行。

若是二,我只想說,何必呢?人各有所長,各有定位,何必非要比較出高低?

所以同樣地,我再次「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還很多想談的,倒不是要細講這兩個月的鳥氣,

而是從這些事件得出的幾個感想,

包括人的層級之分,相對的想法作法等等,

有空再說了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iMa 的頭像
ChaiMa

宅馬窩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