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我可能不知道怎麼談這片,

三年前的我若別人評這部片負雷,我可能不知道怎麼反駁,

一年前的我若別人評這部片負雷,我絕對回文戰到底,

現在的我若別人評這部片負雷,我根本懶得理他了,

觀眾程度或說切入價值觀的問題,何必一般見識?



客觀來看本片,我理解九把刀為何稱之為「大怪物」,

在撇開一切個人對電影的類型偏好來看,「賽德克‧巴萊」絕對是台灣電影史上拍得最好的一部片了。

當然,電影種類很多,實在不能如此一言以蔽,有些純愛電影,它不需要這麼複雜的人性刻畫,

縱使艋舺具備這樣的複雜人性,它也不需要如此大場面的戰爭,以及自然場景......

「賽德克‧巴萊」這樣的拍片水準,令我難以想像竟然是台灣人自己拍出來的,

那樣「真實深刻」的槍林彈雨、飛矛穿胸、斷頭血腥,不再是外國人的專利,

台灣電影的水準,竟然已經到了這樣的水平,這真是讓我很感動的一點!

看完上半集收尾的那刻,真是情不自禁想握拳吶喊:「這竟然是台灣拍的!」



未看先猜負評內容,不喜血腥、殺日本人理由不夠正當、為何要殺婦女小孩等等,

我認為這一定是很多觀眾感到不滿的一點,但要拍成正當性十足難道還不簡單,

加深描寫賽德克族被日本人欺壓,日本人個個都囂張跋扈,最後殺日本人大快人心,不就好了?



這樣拍,那不就是一部爽片罷了!



本片最強的部分就是在角色的定位、人性的複雜,以及最重要的:寫實。

賽德克族其實就是原始人、野蠻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形態,

但在日本人來了之後,他們懂得權衡利害關係,選擇保留自己的價值觀,遵從日本人的規矩,

不過頭目莫那魯道卻從來沒有放棄反抗之心,只是不斷地等待恰當的時機,於是二十年過去......



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要告訴觀眾:賽德克族是好人,日本人是壞人。

因為事實上也不是如此,賽德克族一樣是有邪惡血腥的反面,日本人一樣有溫情禮貌體貼的正面,

我認為這絕對是讓很多觀眾看得很不自在的一點,

因為他們不知道要支持哪邊,說支持日本絕對沒道理,支持賽德克族,又好像理由不夠充分,

而且更看不慣他們的血腥殺戮,尤其是片尾的霧社事件,根本是婦女小孩大屠殺!



但是,為什麼一定要選一邊支持呢?



即使個人價值觀不支持這樣的血腥屠殺,但仍是可以理解認同莫那魯道的想法呀~

這並不衝突,當然就得看電影能不能傳達到這樣的訊息,

而本片來談,以我認為這樣的訊息並非電影本身沒有傳達,

反倒是觀眾本身「習慣性地因為總是要選擇一邊支持」而無法接受,

既然是觀眾本身的問題,怎能說是電影拍得不好?



放開視野來看,這就是一場價值觀衝突所引發的戰爭,

觀眾本身更不該套用自己的價值觀進入到這部電影,而是用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對方既有的價值觀,

對賽德克族而言,「這不是殺人,是在血祭祖靈」,但當然也有,「你以為我們好欺負嗎」的報復心態;

對日本人而言,「我老婆還是個生蕃呢!」,但當然也有,「你們全部完蛋了,絕對讓你們滅族!」

兩邊各有立場,各有正當性,各有正反善邪兩面,能理解,就不會覺得矛盾排斥,

而除此部分之外,我是再也想不到本電影能挑剔的部分了!

各個鏡頭的接軌、劇情的接續、人物的對白、演員的演技,無一瑕疵,

場面大則震懾,場景小則細心、天然美景更是完美襯托,這部片是還有那邊讓人不滿的啊?



這部片看完心情一定有點悶悶的,它沒有那種大快人心的感受,

甚至連觀眾都會想問,「頭目,為什麼要出草?」「頭目,為什麼連婦女小孩都殺?」

但一方面若我們又能接受莫那魯道的思考與作為,這內心肯定是五味雜陳的,

這就是富含人性衝突、價值衝突的好電影。

在看電影之前,我本擔心它就只是一部「拍攝過程很偉大」的電影,而電影本身可能普普通通,

畢竟連我弟都說:「不要抱太大期望看,感受普通而已。」

但我看完之後的觀感則是,若以台灣一直以來的電影出發,

則本片不論從那個點去看,都是一部很讓人驚奇讚賞的片,

不只是拍攝過程偉大,影片本身也很偉大。



我太大推這部片了,拋開一切既有的價值觀,

去思考賽德克族的背景與想法,

去感嘆文化衝突時產生的鬥爭,

去體會不可避免的血腥場面所帶來的真實感,

去瞭解人性的矛盾與複雜,

「莫那魯道夾在族人的期待與日本人那令人不得不低頭的強權下,所選擇的生活,並不好過。」

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最棒的一部國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