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喜歡同性戀片,

因為我看電影講究感同身受,

但這類型的片讓我難以感同身受,

即使自認懂了主角的心理,但實際上絕對還是有段落差,

不過這部片挺例外的是,很多角度是以媽媽的想法出發,

這或許能稍做揣摩了。



誰殺了巴比?

巴比自己?巴比媽媽?聖經?都不是......

是「自以為是的社會道德觀養成」,

我覺得這樣是對的,其他大多數人也覺得這樣是對的,

連聖經都說這樣是對的,

若有人覺得這樣不對,那一定是那人的問題,

但事實上,一定嗎?



整部片我的感覺是非常「完整」,

它從媽媽的角度,從完全無法接受,到兒子自殺,

最後親自推動同性戀相關法案通過,

完整的心路歷程,確實傳達到我心裡,

其實沒有太多需要談的部分,

畢竟電影不是用隱喻的手法,讓觀眾去思考整件事的議題,

否則在巴比跳下的那刻,影片就能結束,

它很完整地呈現了媽媽心態上的認清與轉變,

我個人認為蠻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而我想藉本篇談的是,我一直很不懂同性戀的「一見鍾情」,

相較於異性戀,即使男性與女性知道彼此為異性戀,

兩人要發展成男女朋友進而產生親密關係,這都需要時間,

更甚者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遇見這樣一個「對的人」,

但我看了一些同性戀電影,本片、斷背山、摯愛無盡等等,

幾乎都是一見面,知道對方是同性戀,

就不由自主地愛上了對方,且很快就產生親密接觸,

坦白說以同樣的異性戀邏輯思考,我並不太理解這樣的狀況,

單純是因為這樣性向的人稀少,難得遇見了就要好好把握,這種心態嗎?



本片蠻感動我的,但純粹是以媽媽失去小孩的心情,

且理由盡是難以言喻的矛盾,所感到的同情,

雖然連上次看的超唯美「摯愛無盡」,我都挺大推的,

但...我還是沒因此而開始喜歡同性戀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