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的未完待續實在有點久才「續」下去......

這篇主要談我個人很欣賞的劇情及由此而生的聯想。



真紀,最勇敢的女生,長大後成為老師,在游泳池旁制止入侵者,

這個段落是我認為最完美的部分,她很充分將她小時為了贖罪的心,

反應到面對入侵者這件事上,因此她挺身而出,甚至失手殺了入侵者,

理論上而言,當看到真紀失手殺人的橋段,連同前一位法蘭西娃娃紗英同樣殺了人,

敏銳的讀者,應該要能猜到後續兩位尚未提及的女角,可能將有殺人劇情,

然而我卻將所有注意力投射在真紀演講時所謂的「責任論」,

直到了第三篇晶子殺了哥哥,我才驚覺整篇小說的走向,實感慚愧......



到底是什麼「責任論」讓我這麼著迷,以致於疏忽了這樣的大劇情暗示?

這段落真是值得大多數人一看再看的好段,就看這段就好!

大多數的人,無論面對正面或負面的事,有情緒,理應宣洩,這是個正常的心理學,

但要宣洩,就要有目標,這樣的抒發情緒才會顯得其來有自而非無病呻吟,

這是真紀所提及的,孩童安全,為何全部交給學校教育?為何父母親沒有責任?

面對一個持刀的入侵者,難道真得衝向前去才是正義,明哲保身的閃躲就是懦弱?

當現在孩童受到驚嚇傷害,不是怪罪入侵者,卻是怪罪「其實是正常反應而閃躲」的老師?

在得知入侵者身亡,卻追究真紀下手過重,一反原先稱真紀挺身而出為英雄的態度?

一個人就算了,偏偏這是群眾效應,且多數的群眾會有這種「責任歸咎」的想法,

而找一個「看似最該負起責任的人」攻擊,

講明白點,就是如果沒有人受到責罵,自己不滿的心情就不能宣洩,

但這根本出自個人情緒上的自私,而非該有的是非正義!



熊妹的平淡劇情一直讓我「挫勒等」,

雖然有對哥哥的曖昧情感,及不太正統出身的嫂嫂,

不過以湊佳苗這麼驚悚的思維,這絕對不夠!

孩童時期的案件,與麻子小姐的恐嚇,

讓他幾乎精神錯失地在「類似」的場景下誤殺了哥哥,

這也是我覺得很到位的贖罪感,而驚悚劇情的骨幹更是再次震撼我的心情,

看到此我冒出的念頭是:其實兇手是......?

結局證明我猜得沒錯,但這畢竟純粹直覺,

在看麻子夫人的告白篇前,這根本無從推論起,

我還是想提湊佳苗是個新手,驚悚再驚悚,是這類型小說不變的定理,

畢竟「由奢入儉難」,連熊哥這樣的劇情都出馬了,

兇手是個太平淡無奇的傢伙,會顯得沒爆點,

很開心我此時再度找回了敏銳度......



整部小說循序漸進地走向,其實蠻值得一看的,

但同樣是我上篇所說的擔憂,湊佳苗的下本書,能換個方式寫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