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偶爾就會聽到爸媽提到這部片名,

這部片也是我一直以來想好好欣賞的一部人稱經典之作,

然而一直沒去找這部片來看,其實是希望自己的水準能更高點再來欣賞,

畢竟我相信人稱經典,就是經典,若水準不夠看不懂經典之處,

這真是枉費了這樣一部好片和我看了這麼久這麼多的電影。



「小王子」這部世界名著,我媽在我六歲的時候買給我看,

我當時真覺得:就是一部很平淡的小故事,為何是世界名著?

等到國中才拿來翻第二次,我完全明瞭了。

而本片教父,我不希望以後的我竟說出:

「二十多歲時第一次看教父,我不懂它的經典之處。」

然而在看了這麼多電影之後,我想,這是個時機了。



教父,

竟是一部1972年(第二集1974)誕生的作品,

以我非專業角度看,這部電影即使以現在2010的電影技術去呈現,

也幾乎沒有需要加強或修飾的部分。

電影本身時空背景與拍攝電影時點相近可能是個主因,

我當初看「贖罪」的時候,背景正值世界大戰,

但完全感覺不出是2008的電影,

電影工業已經很成熟,什麼時間點都能塑造出來。

本片教父的時空背景大約四五零年代,即使七零年代拍攝不出二三十年前的感覺,

至少我們這種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也分不出差別......



我對本電影稱「經典」的認同,

在於對每個人物的個性塑造,和大劇情架構。

即使現在很多電影,也會忽略這個重點:

去將一個反派角色定位成他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殺人是為了自保,求財是為了讓家庭幸福美滿,

本片完全不是這種「純道德價值判斷」的流俗電影,

它仍舊很真實呈現「黑社會冷酷無情」的一面,

掌勢者再冷靜,他都有意氣用事的一面,計畫再周詳,都有出乎意料的狀況。

本片不是塑造出一個英雄,很坦承地,

它呈現了一位非常有能力領導整個黑社會家族的--凡人。



忠誠與利益,是本片唯一的衝突點,

理性!反而是被本片大加忽略的,

其實也是,黑社會,需要什麼理性?



山尼,大兒子,在父親柯里昂臥病時掌權,

沒大腦、易衝動、常誤判是他的個性,最後也因此丟了性命。

克里曼沙,柯里昂發跡時的摯友,生命後期的兩大助手其中沒背叛他的那位,

克里曼沙絕對理解山尼的衝動跟誤判,但山尼一句話:「殺了司機托利。」

即使事件完全無關托利,克里曼沙並不會去斟酌「托利?有腦的人都不會去懷疑他。」

而違抗山尼的指令,於是克里曼沙乾淨俐落殺掉托利。這是忠誠!至於理性?無所謂。



湯姆,律師,柯里昂視如己出的養子,是整個柯里昂家族最理性的人,

他是個完美的軍師,但如麥克所說:亂局不需要他。

太理性,斟酌這斟酌那,浪費時間也成不了大事。

值得慶幸的是這樣一位智者,沒有因麥克三不五時的衝動或不尊敬而背叛家族,

他其實活在恐懼中,這或許相對制衡了他想反叛的想法,

他知道麥克誰都殺,對麥克而言,完全的理性並不管用。

我蠻慶幸他在多次與麥克的爭執之後,能好好地活到第二集結束......



沙西歐,柯里昂年輕時的好友之一,在柯里昂病前一直都還算忠誠,

可惜自立門戶的想法讓他不服麥克,設局想誘麥克出席會議殺掉,反被識破。

有趣的是第二集並沒多著墨沙西歐跟柯里昂的相處,看來是為了對稱他往後叛變的劇情,

畢竟若年輕時拍得太生死之交,後期要讓他反叛觀眾的接受度就越低。



路卡布拉亞,若我沒有誤認,應該多少是第二集旅店老闆的家族人,敦厚不擅言詞。

後來被柯里昂雇用為殺手,可惜在跟塔塔基利亞和索拉索接觸時被識破殺害,

這絕對是柯里昂嚴重下錯的一步棋,路卡布拉亞不擅言詞,要他偽裝本就不易,

新發跡的塔塔基利亞和索拉索又不是笨蛋,言詞交談和肢體動作,多少觀察得出,

這是我前面所說的,教父,柯里昂,呼風喚雨掌握全局,但他仍是個會出錯的凡人,



柯里昂,教父,本片男主角之一,

九歲就目睹父母親兄長被殺,雖然看似木訥不會說話,

但一切心計都了然於胸,他冷靜地殺害了地方黑手黨,是他發跡的一切源頭,

這同樣也是本片經典之處,編劇導演試著告訴觀眾,即使這樣一位後來有如天神般的掌權者,

在最初的協調事件,不過只是房東與房客的小糾紛......

而這樣一位看似「冷靜才有成就」的黑社會老大,為了手刃仇人,

也是不顧一切地闖進敵營,結局是成功的,但過程卻是衝動不理性,




麥克,小兒子,本片最重要的男主角,

本是個「平民」、「大學生」,不介入一切黑社會事務,

但在父親中槍重傷後,他決定改變一切舊有態度,

平民的角色讓他成功地殺了索拉索和警察隊長,

蠻遺憾在餐廳相談的那段沒有中文或英文字幕,

我個人猜測是索拉索不斷地在遊說麥克,然而即使這種狀況下,

儘管見面三分情,麥克仍舊毅然決然殺了兩人,這是某種柯里昂家族身上的冷血基因?

後來流亡讓他認識了當地村長美麗的女兒,但要結婚的衝動...講白點好了,

只是男人獸慾上的渴望,(我相信這也是導演讓該女角露點想表達的意義,)

讓他幾乎是見面的當下就決定要娶她,

婚是結了,但麥克已能結束逃亡歸國返家,且當下局勢他是最適合接任「教父」一位的,

但這個對劇情而言毫無重要性可言的「妻子」,對麥克身邊忠誠的保鏢而言,

豈能讓她成為麥克樂不思蜀進而破壞大局的要子?

那顆汽車炸彈,雖慘忍,但是好意,黑社會忠心的好意。



麥克正式掌權了,他態度強硬,手腕強烈,他幾乎是湯姆和山尼的綜合版,

成為康妮女兒教父的那一瞬間,他肅清裡外敵人,塔塔基利亞、巴西尼、莫等等,

其中拉斯維加斯的莫,這完全是個沒必要殺害的角色,但只因他跟麥克有衝突......

最令人心寒的當然是麥克平民時的女友凱,遺憾的也是凱是麥克在平民時認識的,

凱問:「Is that true?」麥克:「No!」

他對凱其實已經沒有愛,他只想要一個男人生理上所必須的伴侶,此外包含的後代子孫,

凱也知道從此他活在謊言之中,與他當初相識的麥克不符,但無奈的是又能如何?



後來的麥克根本殺紅了眼,二哥弗雷多、活不了多久的海門羅斯、備受壓力的法蘭克,

這完全沒有「價值」去行動,卻還是派出了願意一命換一命的殺手將海門羅斯殺掉,

這是老教父維圖柯里昂的悲哀,也是年輕教父麥克柯里昂的悲哀,

其實最終的回憶耐人尋味,麥克越趨向冷血無情,老忠臣湯姆的處境其實岌岌可危,

回憶戲卻特地拍出,麥克超冷血的一幕,父親維圖回來,他沒有起身去迎接,

而是仔細地想著剛剛湯姆所說的:「跟父親談過你的未來......」

明明是個外人,卻與自己父親談自己的未來?

這不知是否是個伏筆,第三集我還沒看,但這樣的動機,就足夠麥克將湯姆殺了,

相較於老教父重情義的處事手段,麥克已經越來越不在軌道上......



這麼多的角色,這麼長的電影,

每個人物的刻畫細膩,行事動機十足,

劇情演變無邏輯上的漏洞,定位充分恰當,

這正是我一直以來評論電影的基準,

1972年就能拍出這麼趨近完美的電影,確是經典!

 

--

2019.12.30 《電影》【教父3】之所以不經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