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若最後陀螺沒倒下,根本是場夢,

這樣討論這齣電影的邏輯架構及方法就沒意義

反正在夢裡怎樣的規則都行得通,這反而讓電影品質下降,

不是場夢,這齣電影才有討論的價值!





人物:

男主角Cobb柯柏、他老婆Mal茉兒、

伙伴帥哥Arthur亞瑟、正咩造夢師Ariadne艾玲、

偽裝師兼扒手Eames伊姆斯、化學師Yusuf約瑟夫。

日本人Saito齋藤、企業小開Fischer費雪、





遊戲規則:

N=0時為現實生活,每五分鐘,是下一層夢境的一小時,1:12。

進入夢境N之後再睡著可以進入下一層夢境N+1。

「進入夢境」後只有三個辦法可以醒:

1.自然醒。

2.第N層的人在第N層,讓睡去第N+1層的人受Kick,

 或製造讓第N+1層的人感受Kick的舉動,

 可讓第N+1層的人醒回第N層。

3.第N+1層死亡或Kick,會醒回第N層。


如果在第N層有使用鎮定劑,

1.就沒辦法自然醒。

2.必須第N層的人和第N+1層的人同時Kick。

 電影中只有現實及第一層有使用強效鎮定劑,

 因化學師Yusuf只到第一層而已,故第二層之後僅普通鎮定劑。

3.第N+1層若死亡,

 普通鎮定劑之下,回到第N層,

 強效鎮定劑之下,將進入混沌狀態(Limbo)。





第一層Kick過早的流程:


Kick包含撞擊、電擊、失重、溺水。

任務本來規劃,眾人至第三層完成任務後,

第二層的普通鎮定劑藥效差不多到底,此時第一層的撞橋而出的這種Kick,

可以讓第三層的眾人回第二層,

接著Arthur再以炸天花板讓上面的人墜落的這種Kick,和車進水這種Kick同步,

可以讓眾人在有強效鎮定劑的第一層甦醒,接著直至現實世界的藥效退掉後回去。


但此時在第一層開車的Yusuf已經抵擋不住Fischer潛意識傭兵的追擊,

只好提早撞橋而出,但此時進入第三層的大家,在第二層的普通鎮定劑卻還沒有退,

所以才會有「太早了,錯過了這次的Kick......」等等之言,卻沒辦法在第二層醒來,

只得在任務完成後,

以「手動」的方式,由Eames在第三層裝炸藥,Kick所有在第三層的人。

但注意,這不是為了和Arthur在第二層炸電梯同步,而僅只是讓大家回第二層而已,

而此時第二層的藥效已退,所以並不需要上下層同步Kick,

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在電梯急墜直下的前一瞬間,

第三層的眾人其實是先醒著回到第二層的,只是電影沒有拍出來(因為一瞬間而已),

但一到第二層,馬上是電梯急墜加上第一層的溺水,上下層同步Kick,

這讓在第一層有強效鎮定劑的大家可以醒來,

以上是整個Kick的過程。


這裡會有為何Eames不開槍打死大家就好,何必同步裝炸彈的Bug。





混沌狀態(Limbo):

可解釋為另一個夢境,只是它存在於非常深層的潛意識,

照1:12換算(換算過程見"Cobb & Saito"),Limbo相當於第九層夢境的比例時間,

有點像是正要回到現實世界時撞上了一面牆(因為鎮定劑),結果反射到另一個空間去。

圖解如下~

   現實世界
——————————強效鎮定劑
  ↗    ↘
第一層夢境 混沌狀態
第二層夢境
第三層夢境
  ‧
  ‧
  ‧

而「混沌狀態(Limbo)層」之所以危險,

一來因為它的時間與現實時間比大概是1:12^9,現實一秒在Limbo是163年,

二來是該名跑到混沌狀態的人,他的認知是「從第一層夢境回到現實世界」,

但實際狀況卻是「從第一層夢境到混沌狀態」,

因此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專家,也極有可能「誤認混沌狀態為現實世界」而活在混沌狀態,

混沌狀態過了幾十年,現實生活卻不到一秒,根本沒人能讓他醒,自己也無法自然醒,

也因此從混沌狀態回到現實生活的唯一辦法:

認清自己在混沌狀態後,自殺(死亡皆可)!

當然依照電影,我們必須假設混沌狀態回到現實世界的過程不受強效鎮定劑的影響。

後面仍有個說法能加強這樣的假設。





劇情流程:


Saito保證讓Cobb可以回國,但前提是要改變Fischer的想法(入侵潛意識並植入新想法),

且Saito自己要跟進夢裡,確保任務有達成,

因此Saito和Fischer是唯二沒有經過專業夢境訓練(僅有基礎防備)的人。


1.現實生活→七個人在飛機上進入Fischer的夢境。

2.第一層,

 Fischer的夢境,大家遭Fischer潛意識防衛傭兵追殺,

 Yusuf造的夢,喝太多、雨很大。

 此外Saito在此受了槍傷,另外留Yusuf在這層開車。

3.第二層,

 Fischer的夢境,Cobb在跟他講話時,Fischer潛意識那些人的反應可知。

 Ariadne造的夢,

 旅館,留下Arthur負責照顧大家在這一層的安危,

 Cobb使用「查爾斯先生計畫」說服Fischer去找他老爸助手的潛意識,

 但實際上是想進入Fischer的潛意識(原因留待"植入計畫"解釋),

4.第三層,

 Fischer的夢境,

 Eames造的夢,

 雪地,結果遭到Mal攪局,Fischer被射昏,

 這一樣是我的解釋,Fischer必須是昏、而不是死的狀態,才能解釋一切。

 而且解釋為昏我個人認為沒太大不合理之處。

 Ariadne說服Cobb進入第四層夢境,

 若能在第四層夢境找到Fischer表示Fischer還沒死,只是昏過去,

 這樣他們可以喚醒Fischer回到第三層繼續完成任務。

若找不到表示Fischer回到了第二層夢境,那時間一定就不夠,任務失敗。

5.第四層,

 Fischer的夢境,

 Cobb造的夢,但他知道這樣一來,

 自己潛意識深層裡的Mal會先一步找到Fischer,

 所以Cobb直接先找Mal在哪,假裝答應她留下來,

 因此順利找到Fischer,知道Fischer在第三層只是昏過去,

 Ariadne靠墜樓這種Kick回到第三層,並用電擊這種Kick喚醒Fischer,

 Fischer回到第三層後繼續執行完開保險櫃的舉動,任務成功!





Cobb & Saito:


Saito在第三層傷重氣絕身亡(不是因為爆炸死或Kick),死亡後回到第二層,

回到了第二層傷重氣絕身亡(不是因為墜落感回去),

第一層有強效鎮定劑,結果Saito被反射到Limbo層去了。


由以上可推估他比那五個逃出淹水車的人還要早進入混沌狀態,

只是個「遊客」的他,分不清這是現實世界還是夢境,

此外,Limbo相當於另一個空間的夢境,

並不延續他的第一層槍傷,因此他槍傷不在,

(當然若解釋成他在Limbo治好了也無可厚非,反正無從考證),

這讓他無法判斷自己該自殺以逃脫混沌狀態。


而Cobb在第四層,被老婆刺死,回到第三層,

此時已經爆炸的雪地第三層代表著第三層Cobb已死,回到了第二層,

已經爆炸的旅館第二層代表著第二層的Cobb已死,

同樣的,因第一層的強效鎮定劑,Cobb被打到Limbo狀態去。

由以上可知,差不多是五個人在第一層爬上岸後,等待回到現實的過程中(藥效未退),

Cobb到Limbo來,只是這時Cobb又已經在淹水車裡死亡,這無所謂,

他「本人」已經到Limbo層了。



接著在混沌狀態找到了Saito。

而在淹水車裡死亡的Cobb,也可以解釋為何在混沌狀態是被沖上岸的。


但究竟這兩人先後進入混沌狀態的時間相隔了多久呢?

很簡單,直接看第三層即可,

Saito先身亡瞬間至混沌→第三層爆炸→幾秒後第四層的Cobb被Mal刺死瞬間至混沌,

預估約是第三層時間相差5分鐘,應該合理,

雖然去算Limbo相當於第幾層夢境沒啥意義,但加減試算一下,

5分(三層)、1時(四層)、半天(五層)、6天(六層)、

72天(七層)、2.37年(八層)、28.4年(九層)

看年紀Saito老了30歲感覺蠻合理的,

因此可知混沌狀態與現實世界時間比約為「1:12^9」。





Cobb & Mal


兩人不斷地嘗試夢中夢,靠著陀螺去判定現實,

但他們可能進入過混沌狀態,就是認知中該回到現實卻沒回到現實的狀況,

這可以從片頭Cobb第一次回到現實生活的片段去看,

他馬上轉陀螺確認,手槍都在腦門準備好了,

這應該能表示出他進出過混沌狀態多次,戲中對白也都有略提,

也能得知混沌狀態下死亡可以直接回到現實生活而不用考慮藥效問題。


老化那段我個人認為兩種解釋都可以通:

1.他們在混沌世界過了四五十年,直到老去才逐漸認清這竟是一個虛幻。

2.在現實生活中過了0.7天,在第四層夢境過了四十年,

 這也是為何Cobb在Fischer的第四層造夢以及相關場景的原因。


但當然最後,Cobb改了Mal的潛意識(所以他說他試過植入),

讓Mal誤以為「只要是所處的世界都是虛幻,只有自殺能回到上一層,最終回到現實。」

同時再加上Mal隨同Cobb進出混沌狀態太多次,

這讓Mal本身也無法分得清楚現實與夢境(包括混沌),

於是悲劇產生,Mal在現實世界中判斷錯誤而自殺。


接著出現在Cobb的潛意識的,都只是Cobb自己對Mal的投射作用,

因為對Mal的罪惡感,使得投射作用使得Mal不斷阻撓他(罪惡感才能減輕),

第一層兩人相處過的火車鐵軌駛進市中心,

第二層Cobb不斷看到小孩,及最後窗簾的飄動,

第三層Mal直接出來把Fischer給射昏,差點讓任務失敗,

第四層Cobb總算放下了一切的罪惡感,他想回家就必須這麼做,

他認清Mal一再要求他留下,終究只是他腦中罪惡感的投射作用,而非現實,

現實是,他有兩個可愛的小孩,等著他回家......





植入計畫:

必須讓Fischer產生這樣的想法:爸爸希望他獨立創業、把公司解散。

但這沒辦法直接單純靠Fischer的潛意識產生,這是「不要想大象」的原理,

也因此必須給他一個「他是透過其他人得知這個想法的」,

那這個「其他人」就是他老爸的助手了,

從Fischer不斷出現的那張照片,得知他潛意識深處是想跟爸爸大和解的,

也因此,必須塑造出他「爸爸也想跟他大和解」的場景,

而這同時也必須是透過「其他人」才能得知這想法,

於是首先,在第一層夢境,偽裝師Eames靠著裝扮成他老爸助手,並透過語言暗示,

讓Fischer潛意識裡產生「老爸說的『失望』指的是自己想跟他一樣。」

很好,至此,我們都發現,Fischer深層潛意識已經存在這兩個想法:

1.他想跟老爸大和解,也希望老爸能跟他大和解,這是深層潛意識的願望。

2.他認為老爸說的『失望』指的是自己想跟他一樣。

接著Fischer被Cobb誤導,

以為他看到的這兩個與自己內心深處不謀而合的想法,是出自老爸的助手深層潛意識,

因此,他更加確立了「為了不讓老爸失望,他要把公司解散。」這個想法。

而這想法並不是單純出於自己(否則他自己會發現自己是被植入想法),

而是連他老爸的助手都這樣想(而且還是他深層潛意識得出來的喔)~

任務成功!





結論:

天才鉅作,在我看來完全沒有Bug,全部都有合理的邏輯解釋,

更別提那耐人尋味的結局了。

幾百年沒看到這樣架構完整、邏輯完美、扣人心弦的好電影了......





補充:


板友問題:

Arthur在現實生活,被Eames踢了一下椅子失去重心就醒了,

沒道理車掉進水裡的那過程失去重心,Arthur還在旅館沒醒回第一層。

我的解釋:

從第二層回到第一層,必須具備「失去重心並進水」這兩個條件,

從第一層回到現實世界,只要具備「失去重心」這一個條件。

這也是片頭Cobb在Saito的第二層夢,會看到水淹進來的原因,

這表示他跌進浴缸時的失重過程(還沒碰到水)他還沒醒回第一層。


板友問題:

片頭片尾遇見Saito的對話接不上去?

我的解釋:

片頭有兩段看似同一個場景,其實是分開的。

第一個場景是,

直到Saito說:「我在等一個人...一個怎樣怎樣的人...」

這句話結束,這個場景才結束。

但它直接接了第二個場景,就是Cobb在進行「查爾斯先生計畫」,

這個場景才是整齣戲的開頭。

而片頭的第一個場景其實就是片末Saito先生進入混沌狀態,

而Cobb去找他這整個劇情的其中一段,

也因此當Cobb接上Saito先生講過的話:「後悔...孤單老死...」那句。

並沒問題,因為這是Saito先生在片頭Cobb想盜取他腦海機密時跟他的對話。


板友問題:

小孩沒長大?表示是夢境!

我的解釋:

小孩有長大,從演員列表可知兩組小孩不同,

幾乎可以靠反推確定這部片最後的結局「不是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