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在我看來,蠻「流暢」的,

怎麼說呢?

有些片,不無厘頭的台詞跟劇情,看下去真莫名無厘頭,例年度經典大片:刺陵。

但有些應該是很無厘頭的場景,卻讓人坦然接受,例本片。


我給本片的評價不錯,

它給人啟發一種筆墨難以形容的「道理」,

這道理可以膚淺地這樣說:

.放下一切,不計仇恨。

.既定事實,無可挽救。

.對正常世界而言,罪人自有應得,卻未必是由受害者加諸其身。

但偏偏以上的形容詞都無法正確描述本片要告訴人們的「道理」。


或許也是因為這部片最後的幾個走向,

不是一般好萊塢老梗,這讓我蠻欣賞的,

例如妹妹琳西好不容易拿到手的證據,

卻因為媽媽的歸來,象徵著家人已將一切釋懷,

而難能可貴的是妹妹竟懂得這種「放下」的情境,當下選擇將證據保留......


其實看的過程我就在跟我弟說,我猜她不會拿給父母,

而且兇手會安然度過這一切,直到下次犯案才被逮,

這才是本片要告訴人們的「面對現實與釋懷」。

而我弟是說:「總會拿給祖母吧?最不關她的事。」

而確實接著劇情也是這樣走,兇手果真逍遙法外直到下次他又動念,結果失足墜崖。


接著是,我想很多影迷讀者會對蘇西最後與雷的吻感到不滿,

她最放不下的,竟然只是這個少女情懷的吻?

但重點是,她只是個十四歲少女啊!這才是正常的啊!

應該說這部片帶給我很好的感觸是:

它終於比較貼近應有的「現實邏輯」去走,終於不是「劇情邏輯」。


但偏偏,劇中又加入了「心電感應」,與現實邏輯違背,

不過我個人也不覺得這樣的出現很突兀,反而很動人,

我猜這跟電影的處理手法有關吧,這也是我推這部片的點。


其他描述「蘇西世界」的彩色、風景,

這不單單只是對於人死後一種美化的詮釋,

還包含了「不同角度」去面對死亡,而這角度甚至是以「在世的人」為重。

所以最後的死者集合,也不應該只是從蘇西的角度去看,

說起來有點抽象,是要以「我們觀眾」的角度去看,

因為這影片就是不斷地在傳達一種意境給觀眾,

這些受害者,她們終究得面對她們已死,

若遲遲不肯放下,揪絆著現世的人,對事件不會有幫助,且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如果這感受傳達到了,觀眾是絕對能接受「兇手未伏法」的一個「正常的現實邏輯」。




我個人認為值得一看的片,

並沒有任何太突兀讓我傻眼的地方(例如心電感應劇情沒處理好的話......),

而本片要傳達的意念,我也確實接收到了。

當然,這跟我本來就有對凡事很看得開、很豁然的個性有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