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片的觀念,令我欣喜若狂!

這是我三不五時,
吃飯、走路、騎車、洗澡、睡前......,
都會偶然想到並去思考的議題。(當然除了這之外還有很多)

若我早知本片在拍這個,一定在電影上映就去看了,不會拖到現在「無意間發現」。


若有台機器,能準確預測出某人將執行謀殺,
那是否該在此人動手前,先將他歸案?
即使不談道德正義和人權問題,也要先問:「這符合邏輯嗎?」

我第一次接觸這觀念,
是在小時候從某本哲學類的書籍看到的,覺得這問題真的有趣!


這跟Zeno's Paradoxes齊諾悖論的「絞刑與斬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著名的齊諾悖論是烏龜在跑者的前方,跑者永遠追不上烏龜那題。

絞刑與斬首是說:
行刑前給死刑犯說一句話,說對處以斬首,說錯處以絞刑。
結果死刑犯說:「你們將會對我處以絞刑。」那該拿他怎辦?

一個在他犯罪前就把他抓起來,那他怎還能去犯罪?
影片弄了個掉球的例子:「因為你知道一定!百分之百發生!」

我非常興奮地看著電影走向我想過的劇情,
即是這台「百分之百」準確的機器,竟然說我在兩天後會去殺人?
而電影更嚴格點,殺的那個人還是我不認識的!

如果是我,
一定想盡辦法讓這台機器破除百分之百的神話,
不管到最後發現自己多想殺這個人。


而更有趣的矛盾來了,專門處理「未來命案」的警方,
會去抓這「將犯罪」的「未來殺手」,以阻止命案發生。
所以該警方扮演著「可以改變未來」的因子,

由此得證,「可以改變未來的因子」存在!

但是,如何證明該警方是「可以改變未來因子」的唯一解呢?
而且,反而「自己」卻不是「可以改變自己未來」的因素!

這即是整部片,或者說這類型的片,最大的漏洞,
更別提蝴蝶效應概念可能產生的影響了。

證明存在且唯一,才有意義。

當然影片著重的點完全不在於此,
而是少部分的人權問題及「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的延伸,
然而撇開邏輯問題不說,這部片還蠻精彩可看的。


說起來我覺得那樣的技術仍是必須保留,即使它並非百分之百完美,99%好了,
這想法在小時候思考這問題時就這樣認為了,現在念經濟學,更加深這樣的肯定。
這說起來就是「期望值」。

或許有人權團體會質疑,人權,怎能用期望值去衡量?
若「錯殺一人」,這豈不是天大的冤案,天大的悲哀?

我是從這點判斷自己的冷血(或理性?),
為了其他99個受害者,這樣一個好人的犧牲,我認為是值得的。
可能有人會反駁:「你(或你深愛的人)就不要剛好是那一個被冤枉的!」

如果剛好是我(她),我會這樣安慰自己,
第一、說不定我(她)接下來真的會把某人給殺了。
第二、為了其他人,這樣的犧牲難免,算我(她)衰,我認了。
第三、機器的存在遏阻多少機器不存在時的命案呢?

這說起來是「寧可錯殺一人,勿縱近百之惡。」若提遏阻的效果就更妥當了,
我發現這世界並沒有這樣的俗諺或說法耶,為什麼呢?我覺得這才合理啊!
以後引文可以說是我說的嗎?嘿嘿~


好片大推,且此議題值得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