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小時候覺得好聽、有趣、精彩,

但隨著年齡增長,察覺的是劇情間的矛盾、動機不明、種種不合理。

 

這是童話故事要改編成一部獨立電影必須先克服的難題:

人不是二分法,壞人會壞,要有合理的背景與動機去塑造,

好人與壞人的相處,之間要有合理的互動關係與轉變演進。

以下列舉三部電影:黑魔女: 沈睡魔咒、魔法黑森林、仙履奇緣(2015)

 

———————————————————————————————————

 

黑魔女: 沉睡魔咒 (Maleficent)

整部睡美人童話最令我不解的,

就是,黑魔女這麼強,或這麼壞,

卻只是讓一個非親非故的女孩沈睡?

把她變成醜八怪或殘障,不是更能折磨國王嗎?

而且還要等到18歲才生效,到底為啥?

 

很好,這些答案在電影裡都給予充足的背景動機去說明解釋了。

5019  

黑魔女: 沉睡魔咒,無庸置疑,

絕對是近代以來改編童話故事的經典之最!

一反原著,電影以黑魔女的視野去「重寫」了整部童話故事,

黑魔女仇恨的源由、與小公主睡美人「奧蘿拉」的情感、與國王「史蒂芬」的交往矛盾等等,

無一不是循序漸進其來有自的劇情發展。

 

例如史蒂芬的壞,因為個人野心,他背叛了梅菲瑟,

卻仍是在取走她翅膀時不忍心殺害她,

直到最後他真的想殺了梅菲瑟,這就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轉變。

梅菲瑟不是個壞人,只是對史蒂芬的恨轉嫁到睡美人身上,

卻漸漸被睡美人的天真善良給融化,甚至負擔起真正照顧她的責任,

她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真的要殺史蒂芬。誰善誰惡,不辯自明。

 

絕對是必看電影之一。

 

———————————————————————————————————

 

 

魔法黑森林 (Into the Woods)

5378  

我看了三次......

第一次:這殺小

第二次:沒印象中的難看

第三次:還不錯看喔~

 

綜合三次經驗,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問題在於:

首先,魔法黑森林的歌曲,都不是第一時間動聽型的(耐聽型)。

要舉例的話,類似冰雪奇緣的多首歌:

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

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Love Is an Open Door,

甚至連雪寶的In Summer都編得有趣又好聽。

對於大部分一支電影只會看一次的觀眾而言,

首聞即動人的旋律絕對是必要的。

(2012悲慘世界的歌曲也是模範,但非新創就不多說了)

魔法黑森林是直到我看第三次,那旋律我熟悉且覺得音樂好聽了,

這整部歌劇型電影才真讓我覺得「還算蠻好看的」。

 

其次,在於故事主線支線過於龐大錯綜複雜,

觀眾在第一次看時較無法吸收;

每部童話故事都試圖告訴觀眾箇中寓意,

例如小紅帽想暗示人生方向的迷失,

麵包師傅象徵著敦厚老實卻屢遭衰事卻陸續克服的平凡人等等,

有很多耐人尋味的點,卻可惜無法一一醞釀發展,這是整部電影最可惜之處。

 

裡面改編得最佳的,得算詮釋「聰明灰姑娘」的Anna Kendrick,

玻璃鞋的留下不是無意的,反而是測試王子的大好機會;

王子也不是一味笨,竟然灑了瀝青要留住逃跑的灰姑娘,

最後還用情不專......種種發展都跳脫窠臼,不落俗套。

在這麼緊湊的劇情節奏下,還能試圖發展幽默與詼諧,

實令人激賞。

 

可惜,貪多嚼不爛,要看到第三遍才會覺得好看的電影,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還是覺得蠻可惜的,因瞭解這電影背後肯定下了極大的功夫,卻沒有發揮出應該呈現的效果。

 

———————————————————————————————————

 

仙履奇緣(2015) (Cinderella)(2015)

昨日看完仙履奇緣,大受感動,

相較觀影之前被我毫不期待,可說是徹底打臉。

5594   

電影解釋了大部分所有灰姑娘童話的背景動機。

後母(凱特布蘭奇不虧是影后啊)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徹底壞,

因為喪夫導致個性轉變、因為兩個蠢女兒怎麼看都比不上艾拉、

因為下一任丈夫仍無法全心意對待自己與二女兒......各種因素累積。

所以她壞掉了~ 超級合理~

自身的好強為掩飾陰沈心痛與愚蠢女兒的自卑,

讓她不斷折磨艾拉好讓自己好過一些。

話說回來,我從來沒看過把後母詮釋得這麼棒的電影,

還是該說凱特布蘭奇演得太好?各階段的轉變太有層次!

這如果編劇再精心一點,看來絕對是最佳女配角的候選人。

 

在原灰姑娘故事裡,並不會對後母與親生父親多作闡述。

 

本電影重新描述了父親對艾拉的愛,

常出遠門以維持生計,必須留艾拉與後母及兩位繼姊相處的無奈,

卻仍是在旅途中病逝、掛心艾拉的遺憾......

相較於原著的簡單帶過,

對於這些完整背景劇情的安排,我只能說:5分!非常滿意!

 

再來,原故事中,

王子與灰姑娘在多人舞會裡的一見鍾情(還碰巧共舞)顯得不盡合理,

灰姑娘執著去皇宮的動機也沒那麼強烈,

更別說原著中灰姑娘逃跑了三次王子都抓不到她......

這是文首提及的動機不明與種種不合理。

 

於是,電影中,新增橋段,

先讓王子在野外邂逅艾拉,讓王子瞭解艾拉的個性——善良與勇敢,

雖然是一見鍾情,至少強化了兩人交心的部分。

王子的翩翩風度也讓艾拉一見傾心讓她充滿前往王宮舞會的動機。

並刪減了完全不合理的三次舞會三次逃跑,改成唯一一次。

(對啊!一次就夠了!第三次還抓不到,這王子也太笨了吧?)

我對於這樣的改編大受感動,畢竟這是主軸重點,

而電影很用心地重新解釋並強化了兩人之所以相愛的理由。

 

當然...若能解釋包括艾拉騎的馬怎來的,

什麼樣的狀況下讓她出走野外散心,這整個橋段能更完整,略顯可惜。

 

最令我為之動容的,是艾拉心境上的演變,

這在原著中是完全不曾被描寫出的。

艾拉的逃跑,源於對自己出身是否匹配王子的猶豫,

反而不僅只是單純膚淺的12點鐘響變回原樣所以趕快跑,

(小孩子時只會覺得魔法失效了、要趕快跑,

但長大後會去想,即使魔法失效了,若兩人相愛,跑殺小?)

簡單講起來是:她還沒做好準備。

 

來到尾聲,艾拉準備好以「真實身份」面對王子,

也做好一切心裡準備,「知道她真實身份的王子,會怎麼看待他」,

所以她走出閣樓了,而王子也毫無猶疑地接納她,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因為照原著的邏輯,灰姑娘因魔法失效逃離王子,

沒道理最後身上沒任何魔法裝飾,她還敢出來見王子。

所以艾拉自己心境上的轉變非常重要,

而本電影在這部份的詮釋也算恰如其份有做到位。

 

除此之外,變身過程的動畫特效、舞會場景、

其他電影應具備的情感元素等等,本片都作得不差。

 

好啦,我想,

可能也受預期與實際的反差太大造成的影響吧,

畢竟看過黑魔女這樣的極品電影沒多久......

覺得仙履奇緣(2015)真是蠻好看的。

 

 

 

下次,來部美人魚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