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李安說的:「格局太小。」

很好的題材,很能發揮的內容,很發人省思的議題,

結果拍出來不倫不類......

 

拿最近看的幾部片來說吧~

 

極樂世界

名門貴族在極樂世界,其餘「人渣」在地球,

電影這種二分法,注定就是要讓整部片沒有深度......

觀眾能很清楚分出「正派」與「反派」,「好人」與「壞人」。

將留在地球的人們,描述成犯罪、疾病集散地,

極樂世界,則是一片安和寧靜、空氣清新,猶如置身天堂。

有趣的是,在地球的人,彷彿都愛亂塗鴉,把到處都搞得髒兮兮,

住極樂世界的人,彷彿都愛聽古典音樂?

這還不是一種歧視嗎?

或許,片中試著要描述住地球的也有壞人(傭兵)、住極樂世界的也有好人(總統)

但就是不夠深刻啊!

那樣的壞與好,並非起因於主架構劇情之上,這樣的塑造就不具意義。

 

「像賽德克巴萊這樣的電影太少了。」

 

賽德克巴萊讓觀眾很掙扎的一點在於,

很想要全心站在賽德克族的角度,

但他們的行為卻非絕對的正面、日本人也非絕對的負面,

這才是大格局、才是有深度。

 

極樂世界還算水準上的商業片了,

若不要以我想談「格局」這件事的水準去評判的話。

那水準以下,我所謂「好題材卻拍爛了」這種令人惋惜的電影呢?

 

國定殺戮日

一年有某天晚上直到隔天清晨,可以無限制地犯罪,包括殺人。

這是近期我看那麼多部電影,是在觀看前讓我興致勃勃想看的,

因為這議題有趣!我想看能發展到什麼地步!

電影開始............規則不錯......理由與動機不錯......

位置和地點...人物......殺戮動機與原因......

幹!搞什麼!只在一間房子裡把這種題材演完?

非常令人惋惜的題材,又是被「格局太小」給抹煞了!

這不是格局太小而已,是根本毫無格局可言。

明明把這議題鋪陳得還不錯,

說殺戮能釋放人的壓力、「順便」解決一些「該死」的人,

讓國家整體的經濟狀況明顯改善。

非常OK啊!卻為什麼只拍成這樣......

只想區區成為一部很low沒啥哲理的血腥恐懼片?

 

話說回來,以創新題材的角度而言,

近年看到很多很有創意的點子,只在於發展的程度,

比較好的例如「鐘點戰」,還算發揮得不錯了,只是稍令人意猶未盡;

最佳影片當然非「全面啟動」莫屬,這不在話下;

卡通「食破天驚」也算盡力了。

 

決戰終點線

真實故事改編,非常出我意料之外的精彩。

宿敵死鬥卻又惺惺相惜,這就是深度!

我沒有再推這類型片的,連我都推薦了,真的有水準。

 

舉例來說,要拍爛是怎個拍法?

就是把某一男角描述成反派男角很糟糕很機車但偏偏又很強,

然後正派男角很委屈很可憐一直被羞辱卻又贏不了,

然後反派男角還會耍小手段小心機千方百計不擇手段拿得勝利,

結果最後還是正派男角拿下冠軍!觀眾大快人心!

幹!太多這種二分法的片了!這種就不要拍電影了好嗎?

 

幸運符

只能說很可惜。

其他一切到位,很多小細節、小動作、小對話,全部都注意到了!

但為什麼要讓爸爸被倒塌的樹屋壓死呢?

走到這步,不就二分法化了嗎?

因為他很機車、脾氣又暴躁、又拿槍指著男主角、又仗勢欺人作威作福,

他的存在阻礙了男女主角的發展,所以就賜死他?

那不就淪為一般為了討好觀眾的三流爽片了嗎?

當男主角對他說「你不是個壞人」時,

我還很期待故事的發展是他能有所大徹大悟。

但當演到看到暴風雨之際奔出去的小孩,

我就知道編劇在這段劇情的處理,

結果還是不知道該怎辦,而只好落於俗套了。

 

這邊多嘴解釋一下好了:

影片中的小孩是聰明的,

但他卻還是走上了擺明很危險的木橋?

和前往擺明不安全的木屋?

小孩是喜歡親生爸爸的,並沒有恐懼或厭惡他,

結果爸爸一怒他竟然選擇飛也似地逃離原地?

 

從這兩個與前劇情相較起來,極不合理的反應,

我就可以推斷出:

編劇只是為了讓爸爸有個合理死亡的原因,

必須由小孩的逃離當作起頭。

我一看到外面下大雨,小孩開始跑,

估了一下已撥的電影時間,我就知道他爸死定了!

當下我就深深嘆了一口氣,「這電影唯一的敗點。」

接下去的劇情就如我所料進展......非常可惜......

 

 

東西吃多了會挑嘴,電影看多了也會越來越挑剔,

我明明剛看完總舖師,也覺得比那不知所云的大尾鱸鰻好太多,

但還是沒有想多提些什麼的念頭,國片...加油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