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片名加劇照,不難想像故事主軸:

貧民窟的兩個孩子買不起披薩,千方百計想存錢去吃。

想訂披薩,卻沒有正確地址;有錢能買了,卻因為衣服髒而不能入店......

 

也不難想像整部電影的寓意:

對弱勢者,生活中被剝削的無能為力,無法靠任何努力去改變;

對強勢者,生活就是一種爾虞我詐的生存戰,只比誰想得周全。

對觀影者,除了反省自己是否有這種對人不公的歧視與剝削,

也更懂得珍惜既有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是很典型的意義型電影,而導演也試著用各種小元素去襯托主軸。

(導演自己則是補述關於全球化與國際觀的理念。)

 

例如,我們至始至終還是不知道那兩個小孩叫啥名字......

從一開始就不斷跟主角家拿錢的律師,從頭到尾都沒出現過,

小孩的爸爸更沒有脫離牢獄之災。

 

所以......小孩如願以償地吃到披薩,還獲得終生免費吃披薩的權利,

但是......這只是一小段故事的終點,而對他們生活的現狀是沒有任何改善的。

 

回到電影層面,儘管是印度電影,卻沒有原始印度電影愛呈現的歌舞,

而幾位演員(尤其兩個小孩)於全片的演出更是精湛,彷彿這就是他們的日常一般,

雖然仍有些鏡頭與剪接切換得不甚流暢,例太晚進的焦急配樂(媽媽聽聞小孩被打上新聞),

不過仍是一部非常有水準的好電影,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