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呢?

丹尼爾·雅各布·雷德克里夫(Daniel Jacob Radcliffe)

錢對他而言應該不是問題了,而是他自己本身極想切割的「哈利波特」。

 

對世人而言,丹尼爾就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就是丹尼爾,

這兩個一現實一虛擬的角色,無論如何這輩子是切不開了。

 

我不知道丹尼爾有沒有意識到,其實,他真的擺脫不了「哈利波特」,

因為十年多的角色扮演下來,

他就是哈利波特,已經不是「扮演哈利波特」,無論言行舉止。

甚至,就是他造就了哈利波特這個角色。

 

同理,在「怪物」本片,

他並不是以「丹尼爾飾演伊果」,而是「哈利波特飾演的伊果」,

而顯然,哈利波特是個稱職的魔法師,但卻不是個好演員。

 

從忍受侮蔑的駝子小丑,

竟能有著豐富自學的醫學知識

搖身一變還能穿著西裝在貴族舞廳與美女共舞,

背後還從事著違背常理人道的科學實驗。

 

經過這種極大蛻變且有多重身分、豐富人生歷練的角色,

無論神情、舉止、談吐,都應該是複雜且多層次的。

但顯然哈利波特演不出這種多層次,無論台詞怎麼去陳述,

在馬戲團被欺負的他,都只像是「演得被欺負得很慘」;

在貴族舞廳的他,無論如何都像含著金湯匙出生(只是髮型醜了點)的貴公子。

 

我指的不是外貌,而是氣質、氣息。

 

講個很坦白的譬喻,除了那些反社會情結、自甘流落街頭的人,

真正迫不得已變成街友,過著乞討日子、受人冷眼鄙視生活的人,

這裡面不會同時擁有「能夠了解醫學知識的頭腦、願意去了解的態度」這兩項特徵。

因為只要他有,他過的不會是這種生活。

 

而哈利波特在前段演出的小丑,並沒能扭轉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換句話說,他的演出,

仍讓我無法接受像他這樣的人,會願意待在馬戲團受人欺侮這麼久。

 

 

 

 

至於詹姆斯·安德魯·麥艾維(James Andrew McAvoy)飾演的維克,

我本來覺得適合這角色的人很多,

例如:強尼戴普、小勞勃道尼、哈利波特裡的瘋眼穆敵......

好吧但考量年齡,看來是飾演過X教授年輕時代的本片主角,是最適合的了。

 

那會有本來這種想法,看來是相較之下,

那種瘋狂科學家的瘋癲程度,未能滿足我想看到的標準。

 

 

 

 

 

其實演得最棒的角色,

馬克·艾倫·盧法洛(Mark Alan Ruffalo)

也就是綠巨人浩克,長這樣:

但越看越覺得好像不太像,

結果竟然是一位我完全不知道的愛爾蘭演員,

叫做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長這樣:

如何?這兩個人長夠像了吧!

 

 

 

 

來張劇照:

這個默默無名的演員,Andrew Scott(右),

是劇中詮釋自己角色最棒的演員,

他篤信上帝,然而科學理性辦案的他,

一方面潛意識知道質疑上帝的合理性,

一方面又想為自己的妻子與自己的信仰,負責到底。

 

他辦案有兩個目的,

一個是將「他認為在做壞事的人繩之以法」,

一個是避免自己的信仰遭受破解。

 

唯一較可惜的是當「科學怪人」活過來後,

他的忙亂與焦急,只顯得恐慌而無思考,

不然這是有最佳男配角實力的啊......

 

 

 

這電影值得一談的大致上就是演員,

劇情就是為人所知的那樣,挑戰自然法則,

這中間有些哲學思維,可惜本片也無法加以凸顯。

 

算是沒事可以加減看,但不必刻意去找來看的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