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那句話是對自己問的。

 

我很愛掛在口中,六年經濟所學,balabala...

但也因為六年經濟所學,我的第一思考總是變成:

這件事對我的效用如何?

講難聽點就是: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沒那麼功利考量的是,有時候,我會把「心情開心」,

這些非實質、較心靈層面的事也當作一個變數放在我的效用函數裡頭,

但那畢竟是對親朋好友、或是未來(現狀無改變)關係上的一種考量,

再怎麼說,都還是為了增加自己效用而去做這件事。

 

 

那天在看「開眼電影網-景美佳佳戲院」的電影討論區,

那時候優惠還是1本10張850元,

蠻多賣二手票的網友,其中一位他po網賣8張680元,

實際數字我忘了,但反正平均單張就是跟原價一樣,

下面當然不乏一些類似這樣的留言:

你賣得跟原價一樣那跟售票口買就好了啊!


我也覺得好笑,於是用更嗆的語氣留言說:

價格相同,請給我一個跟你買而不跟售票窗口買的好理由。


然而,下面有個網友留言,真有如當頭棒喝,

著著實實地讓我楞了許久,好好反省了一番,

他留言類似是(非原文, 我以其本意重述):

 

為什麼都要利益考量呢?

若賣票的是個學生,5塊10塊對他差別很大,

但對你卻差不多,而實際上你也沒損失,

就當作「幫個忙」,這還不算個好理由嗎?



是啊......就當作幫個忙,

這還不算個好理由嗎?

這事距今應該也有個半年了吧!

我一直記得,並深做警惕。



現在價格是1本10張950元,

兩個禮拜前我才剛買一本才用了兩張,

上個禮拜,又見到有人在賣票,

8張700元,很快除了一下單張87.5,

其實沒多便宜,一張便宜7.5元,8張便宜60元。


60元?

我持股是每天幾千塊錢在跑,

為了區區60元,還要約時間地點面交,

這對過去的我來說,

是絕不可能去做這麼「沒效用」又麻煩的事。

 

但我幾乎沒猶豫太久,

我就回信跟他約了時間地點,

「就當作人家是個學生幫個忙嘛!」

這句話我一直記得。

 

兩天前面交,最後是提到我會穿紅外套,很好認。

我提早兩分鐘到現場時,一名學生見到我紅外套明顯有反應,

但沒對上眼他怯怯的也不敢過來,

我心想我又認不出賣票者,我有跟他說我特徵他應該要主動問,

因此持續不動聲色,還回頭把摩托車停到更近一點。

 

幾乎是同時開口:「買票?」「賣票?」

一疊的票卷我看一眼就知道沒問題,

而且,應該就是個學生沒錯。

我沒多說就掏出700元要給他,

他沒馬上收下,他說:「你...不點一下嗎?」

「喔~」於是我裝模作樣點了一下,是8張。

其實光看他態度和生怯模樣就知道是真的了,無須多疑。

「謝謝謝謝!」他很開心地跟我道謝後離去。


我頓時覺得心情蠻開心的,

而且這開心程度還超過我想像。



就當作幫個忙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