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推本片,角色的人性掌握、內心刻度,

都極富意義與合理動機,本片可以讚賞的點實在太多了,

那先來講負面的好了。


個人看痞子英雄趙又廷太man的後遺症,

前段他的示弱有點令我水土不服,但這屬於我個人的問題。


主配角們講那些髒話(幹、三小),在我聽來一點魄力都沒有,

沒有那個「氣口」,尤其在前段的鋪陳這點極為重要。

王識賢和Geta,講出來才有那個感覺,

但對平常本來就不是用台語在溝通的演員,算非戰之罪啦。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這是我覺得沒有必要說出口的梗,

從和尚不近女色、與志龍相關的劇情(洗澡刷背、擔罪、看志龍被砍而憤怒、離別的擁抱),

都絕對看得出和尚對志龍的感情,沒有必要補上這句話讓觀眾知道,

那必須說出口的這句話只剩一個動機,就是為了讓當事人志龍知道。

好吧,我們就姑且假設志龍真的木頭到不知道和尚對他的感情,這一切劇情還是有更完美的詮釋。


「我做這一切......」和尚欲言又止,門外突然的打鬥聲讓他轉頭衝出門去。

在一陣與趙又廷的廝殺後,背後一涼,轉頭看下手的竟然是志龍,但驚訝轉瞬及過,

和尚眼神裡充滿釋懷與解脫之意,容許著志龍一刀刀地朝他腹中刺去,和尚微笑著,頹然倒下。

志龍大痛,將和尚一把抱住,哀痛與矛盾神情盡顯於臉龐,

和尚奮力地開口道:「我...做這些...」同時口中不斷冒出血泡,「都是為了...為了...」

志龍悲慟哭說:「我知道...我知道...」


點到為止就好,這種內心梗,不要破比較好。


和尚的反叛,動機實在太充足了,被Geta的痛打,

進而無意間發現自己父親的手竟也是被Geta所砍下,

把狗仔弄死,對文謙的愧疚(這算潛意識面的動機),

同前面,這種觀眾都瞭解了還有必要用台詞演出的原因,就在於讓片中當事人瞭解,

「你以為Geta是什麼好東西?你知道我爸的手是誰砍的嗎?」改成這樣好得多。

並不是所有劇情都需要完全坦白,意思到了即可,保有如同「笑話不說明梗」的韻味。


如同趙又廷等於心中默認了Geta為老爸,這種不說破,就是上等佳作劇情。



談三個大主角的性格掌握,這實在是本片激賞之處。

和尚的矛盾在前面已經說過了,意義同「愛上了殺父仇人的女兒」,

也因此在瞭解「仇」的前後,他必須對他的人生方向做出一個反相抉擇,

從原本貼心地送溜溜球,最後竟暗中開槍射殺趙又廷,這就是他痛下心來反叛的最大歧異。

唯一不變的,只有他對志龍的愛。


志龍,身為老大兒子,標準的狐假虎威,他的個性其實是最懦弱且相較下女性化的,

若非事事有Geta和和尚頂著,他早就垮了。

也因此Geta遭殺他不敢出面尋仇,瞭解和尚兇手的真相也只趕躲在小屋,

兩個他心靈上的精神支柱都喪失了,他不再瞭解他的人生該有何走向,

僅存的想法只剩下微弱的「替父親報仇」,而在片末殺了和尚。


蚊子,從小心中缺了一塊「父親」的角色,

對他而言,要補足這塊缺憾,只剩下去日本賞櫻花,櫻花代表著父親,

所幸他在最後跟上了Geta的腳步,並在心中有了認定Geta為父親的想法。

櫻花很重要,但不再那麼重要,也因此,Geta的死讓蚊子大痛,誓言找出兇手(再相較於志龍......),

在最後,他不但報了仇,而和尚擁抱他而受害的舉動,更讓蚊子瞭解,他並沒有被朋友反叛,

和尚的不得已造就他的行動,但內心裡,「他們混的,還是情義、還是友情。」

只可惜「友情」並不足以掩蓋過心中的「仇恨」。


蚊子的夢裡,狗仔活著殺向他們,接著一個個朋友,用漠然的眼神望著蚊子,接著消失。

從這段解釋出,蚊子其實內心還是孤獨的,而的確,過往的他太善良,沒有朋友、沒有挺他的人,

但現在,偏偏他的朋友、挺他的人是違背於他善良的黑道,這是多麼矛盾!

這也是他不理解為什麼非得打打殺殺,但無奈的是,「因為我們混的是黑道!」而不單只是「友情」。


在這樣的矛盾下,總不可能要求他的朋友們脫離黑道,這種無從宣洩的心裡話,

讓他找上了小凝,內心孤獨寂寞的蚊子,算很諷刺地在妓院,找到了心靈上的同伴,

從他將櫻花畫上天花板的舉動,對他而言,小凝的房間,那才是他「內心的家」,

而一切允諾,只能遺憾地因蚊子在黑道火拼的死去而畫下終止,這更是本片令人不勝欷噓之處。



還值得探討的很多,例如Geta的心境、小凝、豆導的驚覺、媽媽等等,

這該怎說,還真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交代清楚,毫無漏洞或邏輯錯誤,

這麼完整的一部人性片,就不要在意週休二日、DVD、溜溜球等這些bug了(重點不在此)。



好片大大推,

若能深入理解人性及其動機,絕對能把這部片的價值看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