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一開始Jenny和David的相遇,

所透出的氛圍一直很令人不安。

就算本齣電影最終以兩人結婚歡喜收場,

我仍會打上上面那兩句,

畢竟整個電影過程,不像在闡述一部浪漫愛情劇,

相反的,一個實際存在的風險反而不斷地令我擔憂,

果然在最終的二十分鐘,David早已婚,且Jenny還不是唯一一個他玩弄的女孩子,

但此時的Jenny早已放下一切課業,準備嫁給David......

撇開David到底對Jenny有沒有感情不談,這齣電影的老梗氣息與宗旨意義已再明顯不過。



雖說老梗,但它仍是一部好電影,

好到我想把它擺做我心目中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本片片名:An Education。

它不斷讓人思考,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意義,與人生際遇間的衝突關係,

這是我很久以來一直想跟許多人聊的,

想到我想出本書來談一個人的人生、一個人應該受的教育,

因為這同時是我的感受,甚至是最近以來才領悟的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18歲、20歲,甚至現在的我已經23歲,

我們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判斷什麼是我們要的、我們追求的是什麼?

當我們從小總是唯唯諾諾地聽從父母師長的話時,

我們發現自己從「教育」、「學習」裡,犧牲了許多「玩樂」,

但值得注意的是,玩樂並不是一個「學習」的相反詞,

反而,它與學習相輔相成,因為玩樂包含了:

音樂、藝術、電影、出國見聞等等太多太多,

這些都能確實地提升一個人的內涵、文化水平。



然而縱使領悟了「玩樂的意義」,(當然在本質上,這種人勝過完全不懂玩樂的人。)

也不代表這個人懂得怎麼玩,

簡單來說,怎麼玩才不算過火,怎麼玩才不會本末倒置,

而喪失了必定為正效用的「教育與學習」。



換句話說,在拿捏玩樂與學習的過程,

我們的學習生涯可以說不斷地在嘗試一個最恰當的均衡點,

在尋找這均衡點之前,甚至會不斷地與父母師長給的均衡點相違背,

這之間也會激起不少家庭衝突與課業問題,

然而當我們嘗試到了最終的均衡點時,

不禁愕然發現:這不就是當初父母師長給的均衡點嗎?



雖然我這麼說,但瞭解我的都知道我並不是個乖乖牌好學生好小孩,甚至相反...

也因此我會想要告訴那些不懂玩樂的學生們,

拜託,好好欣賞人生道路旁盛開的花,持續前進的過程也不要忘了身旁美好的風景。

想告訴那些過於玩樂的學生們,

拜託,風景固然美好,卻也不要因此停滯不前,夢想在路的那頭,不走是不會到的。



碼的~講一講都覺得自己像個老人,

但這就是本片要講的意義,Jenny反駁老師與校長的話,

正是對教育本質上的無聊、因人而異的無意義、因學習而犧牲的充實自我內涵過程等等,

提出一個很具體的評判,其實她說的沒錯,也非常值得深思,

不過最終影片為了「回歸正統」,

還是給了叛逆的Jenny一個逆轉式的人生:還是讀書好。

這是可理解的一個結局。



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名媛教育。好片一部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